欢迎进入七月火国际青少年语言艺术教育官网!

栏目导航
新闻中心
推荐课程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348865829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VR时代,记者可以坐在家里采访吗?
浏览:430 发布日期:2019-10-19 09:10:00
来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南方传媒书院(ID:shendutuji)
作者:关海兰

新媒体时代,科技的进步给整个新闻事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依靠网络搜索就可以获得大量自己想要的信息,甚至不去到现场也能够写出几千字的大稿,技术的进步正在一步步弱化记者在场的必要性,网络时代,现场还用去吗?


 1、争论: 脑力记者与体力记者 

 

2018年台风“山竹”袭击广东,当旷野无处可藏的时候,记者仍然在一线冒着生命危险为人们直播风暴现场的情况。在直播过程中,女记者只好用绳子绑住自己的腰,以防被台风吹走,而男记者有的即使160多公斤,有时候也站不稳脚,有的刚直播到一半,身后的水浪就直击上来……

 

 

 

 

这直播让人们看得心惊胆战,人们一边为记者的安危所担忧,一边为记者的敬业所敬佩。

 

但也有人否定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到现场报道的必要性,认为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借助气象台的报道,和网友上传的台风的现场图片,最后在台风之后补拍一下现场的状况,不也可以做出现场报道吗?

 

然而,现在记者真的可以那么轻松了吗?

 

随着获取信息的快捷,越来越多的记者不愿意赶到现场,他们得到一个选题,更乐意于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吃着水果,对着电脑敲打着文字,对百度检索的信息加工成为自己的东西。

 

他们只需要动动脑和动动手,不出两个小时,就可以轻轻松松完成一篇几千字、大众喜欢看的稿子。活脱脱一个靠敲打键盘写稿的“键盘侠”。这类记者称为“脑力记者”,即为只靠大脑思考的记者。

 

 

而那种扛着大摄像机,准备时刻奔跑在现场,要是哪里发生了地震、泥石流、台风,那里就会有他们的身影,这类记者则称为“体力记者”。

 

遇到灾难性事件时,别人都想离危险地域越远越好,但是体力记者不一样,即使是在狂风暴雨中,他们也要奔赴到现场为人们直播现场状况。

 

他们有时即使穿着雨衣,也控制不了头发随风凌乱飘动的局面,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对现场进行报道,而在他们身后,是被大雨刮倒的树木、大型雨伞……

 

 2、都做新媒体了,现场还用去吗?

 

互联网时代,记者可以通过电话等社交应用联系采访到当事人,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大量的信息资料的整合处理。

 

“体力记者”即使跑断腿,也比不过“脑力记者”的发稿速度快,甚至有可能出现刚跑到现场,就已经丧失了新闻时效性和独家报道的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认为,既然靠互联网也能够写新闻、写稿子,那么,记者还需要费时费力地赶到现场吗?记者去现场还有意义吗?同时记者去现场能够获得什么呢?

 

 

学新闻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新闻是跑出来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去现场,往往是记者去报道新闻的使命。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灾难性事件,如果记者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就能够真实记录事件发生的经过、结果,并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比如记者第一时间可以记录现场的情况,包括伤亡人数,群众的反应,以及事后可以采访前来调查的警察、前来救助的工作人员,这样可以确保事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客观性。

 

 

前几天,新京报某男记者报道了自己充当卧底报名了微整形速成班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他发现这家机构内并未悬挂营业执照和医疗资质、老师声称学员7天就可以学完回家。

 

但一周下来学员连打针手还是抖的、在现场并未看到消毒设备,唯一一盏消毒灯也无法正常工作,学员穿的一次性手术服,被老师要求连穿7天。

 

 

老师推荐学员售卖“假药”,而药商都是正规医药公司,但是他们私下也会出售进口禁药。学校可以从药品中抽成、虽多为违规办学,但市场火热,无部门出来监督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若不是记者卧底到现场,人们又怎么会知道不合格的美容机构里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险恶呢?

 

这样的新闻并不少见,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现场调查,为的是能够更好地把新闻真相真实且生动地展现给人们。

 

而有些媒体,为了一时的热点报道,不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最终是拿起砖头砸自己的脚,赔了夫人又折兵。

 

2018年,刘强东案件中,凤凰新闻客户端微博发文《刚刚,刘强东案涉案女子涉嫌诬陷被美国警方收押》称:明尼苏达州警方召开发布会,证实刘强东是被诬告,涉案女子因为涉嫌诬陷罪,已经被当地警方刑拘。

 

据当地警方消息称,该女子是在向刘强东索要高额投资被拒绝后,当晚就制造出来“性侵事件”,对刘强东进行污蔑和抹黑。

 

 

然而,事件很快就得到了反转,有用户举报,平台确定,称此信息为虚假信息。实为某女子为了赚取流量而写的一条头条信息,而媒体不去分辨文章的真实性,信了女子的一面之词,导致造成假新闻。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记者在发布之前多去跑跑现场,问问明尼苏达州警方是否有此事,就不会有这样低级的错误发生了吧?

 

这样的新闻也不少见,很多媒体偏信网友的一面之词,不去追加事件的真实性,没有想过要去现场进行调查,或者去找当事人进行核实,只为了在第一时间把新闻发布出去,导致现在出现“反转新闻”的事件越来越多。

 

 3、后真相时代: 脑力记者生存危机 

 

当真相穿上鞋子,谣言已经满天飞了。如今,大家对反转新闻都习以为常了,反而是某个报道没有反转,大家觉得怪异。这无疑也增大了辟谣的成本。仅仅靠在办公室里搜索信息就想得到重磅独家消息,可不太现实。

 

互联网时代,依靠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可以让媒体的发稿速度快,使新闻发布比其他媒体更快一步,达到赚取一定流量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很容易出现信息有偏差、信息失真、造成假新闻、传播途径不畅通等问题。

 

2018年10月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人们知道得最多的应该是车上的某乘客在乘坐公交的过程中,与正在驾车行驶中的公交车司机发生激烈争吵并互殴,才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了中心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相撞,冲上了路沿,最终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然而,最初的新闻报道并不是这样的,最开始,多家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发布新闻称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系开红色轿车的女司机驾车逆行导致。

 

 

由此可知,媒体在还没有查明真相之前,为了抢占先机,吸人眼球,对该事件先入为主,引用了错误的消息,把事故发生的原因怪罪于“女司机”,最后给她及她的家人造成很大困扰。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女司机是不是逆行,等待警方的监控调查结果便可以知道,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又如《北京青年报》在2018年报道的快递小哥疑因快递被偷在雨中痛哭的报道引发不少关注。

 

然而,很快,事情出现了反转,视频拍摄者称自己只看见快递员在雨中哭泣,所谓快递被盗是其个人推断,而最后上海普陀区公安分局也称他们没有接到类似丢失快递的警情,快递小哥实则是与女友吵架后才在雨中哭泣,并非新闻刚开始所说的因快递被盗而哭泣。

 

 

从新闻报道中看,该新闻有理有据,让人很难相信此新闻竟然还是和事实有偏差。在技术发达的今天,有图也不一定有真相,后期剪辑合成的视频反而更具有迷惑性。

 

造成该假新闻的原因,无非是该记者偏信视频拍摄者的个人猜测,最后还编造自己已经从其他渠道上了解了一下情况,使新闻看起来言之有理,面面俱到。

 

这种靠脑力编出来的新闻最后不但欺骗了观众,而且有违记者的职业准则。因此,媒体对于消息真实性的确认一定要慎之又慎。对于突发事件,既要及时,又要准确。这时就要求记者应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量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资料。

 

 4、无现场不新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记者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的瞭望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认为:不做实际的调查,而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本本主义是要不得的,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主义,其结果不是导致“机会主义”的滋生与蔓延,就是引发“盲动主义”的扩大化。

 

是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很多新闻记者忘记了自己的职业根本,越来越像官老爷,官僚主义在内心滋长,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注重听汇报,拿来材料看,越来越像领导,敷衍了事,不愿意沉下去跑现场,常常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溜一圈,新闻报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事儿,屡屡出现。

 

做新闻采访,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新闻现场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甘当“小学生”。把采访对象是最真诚的朋友,只有自己有诚意了,他们才会说真话、道真情。

 

 5、记者的工作,不仅是脑力工作,也是体力工作 

 

民初新闻记者黄远生说过:“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四种能力,即脑筋能想、腿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可见,不管是在民国时期,还是在新媒体时代,体力记者和脑力记者都很重要,而且这两者应该是一个相互协调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要想成功采访一个人,问出自己想知道的东西,采访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两者相互配合好,做出来的新闻才能震撼人心。

 

现场采写很重要,百度检索只是一个辅助的工具,足够有效的信息可以让你的采访事半功倍。例如,调查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有很多是依靠信息搜索的方法来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

 

如阅读相关资料对事实相关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和通过人际关系对采访对象进行了解,比如采访对象的主要成就、性格爱好、当时情绪、亲友关系等。

 

在媒介不断变革的今天,信息传递速度激长的时代,新闻工作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来源、渠道更丰富,更广泛。反思麦克卢汉曾经指出的“媒介即讯息”,在媒介技术时代,技术并不能决定内容,并不能左右新闻议题,做好新闻工作,只在家里敲敲键盘是远远不够的。

 

 

新闻工作应该继承传统新闻工作的思维方式,学习媒介技术带来的高效率采写方法。

 

记者的工作,不仅是体力工作,也是脑力工作,只有两者相互配合好,才可以让记者的现场工作更加顺利。

 

 

  ·  CAST · 
转载 | 南方传媒书院
部分资料整合自网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